信息源自 关键词:垃圾处理 http://www.hd-ccep.com
中国环境工作者考察团在日本的行程于7月22日上午进入尾声,在最后的几个小时里,大家来到札幌市中沼回收再利用园区进行考察。在这个园区里,团员们解开了刚刚来到日本时心中的一个疑团:“日本垃圾分类这么严格,到底是为了什么呢?”
原来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循环使用资源,这里的工厂利用被民众进行初步分类的垃圾,一步步地将其变成了资源。
该园区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道,这个工厂是于1998年建成的,一年可以处理2500吨垃圾,每天的处理能力是80吨,如果工作日的垃圾处理不完的话,这个厂还要在周末继续开工。
参观开始,走廊里有些味道。最初我们以为是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,但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饮料瓶里残留的液体挥发出来的味道,对人体无害。随即就有团员追问,如果瓶子里装的是农药等有毒物质呢?工作人员回答说日本对这类物质容器的回收有着严格的规定,不会混进这里来。
这位女工在分拣流水线旁稍微休息片刻,假如大众对垃圾分类更彻底些,她就不用这么辛苦了。此时我们更能体会到前些天日方人员反复跟我们强调的一个概念:如果每个人都稍微花些力气对垃圾进行分类,整个社会就能减少很多处理垃圾的成本。在日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自动售货机,即便在中沼回收再利用园区也是如此。现代化社会为人们带来了便利,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生活垃圾。
仅仅几天的行程,考察团成员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形——不同类别的垃圾桶排成一排。如果养成习惯,垃圾分类也并不是那么难做的一件事。
正如之前的文章里介绍的,日本要求民众将一个塑料瓶也要分成三部分,分别是瓶盖、包装纸和瓶身。但依然有很多人没能做到这么细致的分类。在这个工厂里,彻底分类的塑料瓶和没有彻底分类的塑料瓶被分别放置。近处的是已经彻底分类只留下瓶身的塑料瓶,远处更多的塑料瓶则还没有被彻底分类。
结束了对这两家工厂的考察,代表团匆忙坐上汽车赶往机场,准备回国。在路途中经过札幌市区,这是一座曾经在1972年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。我们的北京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,假如申办成功,到了2022年,北京能否也形成一整套的环境保护体系呢?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,包括政府、民众和环保公益组织的推动。
经过这几天的考察,小余深深感受到社会合力的作用,所以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,大家点滴的环保行为是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一环。
当环境恶化时,我们无人能幸免。当环境变好,每人都能分享这份幸福。